文章導讀
意識形態工作決定著文化前進的方向和發展道路,貫穿于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各個環節,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是黨推。
(公文快搜[快搜公文] - 2023公文范文免費下載-筆桿子之家)
意識形態工作決定著文化前進的方向和發展道路,貫穿于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各個環節,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是黨推進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強大支撐,也是黨能夠戰勝風險挑戰、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
一、中國共產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黨的意識形態工作承載著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歷史使命,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起著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其歷史與成就的背后具有深刻的理論和實踐邏輯。
(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本土化發展提供了理論條件
黨的意識形態工作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相互促成。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的基礎上產生,將傳播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為重要使命?!袄碚撛谝粋€國家的實現程度,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瘪R克思主義的誕生以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長期思想論戰為背景和基礎,符合中國革命形勢的需要。馬克思主義又是開放的理論體系,向著時代不斷生成,具有實現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本條件。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本土化和時代化的過程中產生的理論成果,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指南。同時,這些理論成果也構成了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內容,推動其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核心任務。
(二)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的使命任務奠定了實踐基礎
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緊緊圍繞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展開,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有著直接聯系。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探索中國革命道路,這一時期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初創和成型時期;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鞏固人民政權,團結全國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這一時期既有進步又有挫折,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全面展開和曲折發展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服務國家改革開放大局,這一時期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程度不斷提升,因此是撥亂反正和創新發展時期;十八大以來,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重要支撐,意識形態工作被確立為黨的極端重要工作,進入了強化提升的新發展階段。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的機制建構
黨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的百年進程中,不斷推動意識形態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由此建構出支撐意識形態工作有效開展的整套機制,包括動力機制、運行機制、整合機制和保障機制。
(一)以人民對美好精神文化需要為中心的動力機制
人民是黨的力量之源,依靠人民是黨意識形態工作長盛不衰的根本動力。自黨成立以來,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就服務于黨的綱領,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精神文化需要作為目標和動力。
第一,把發揮人民的主體性作為力量之源,依靠人民群眾開展意識形態工作。毛澤東強調,“報紙工作人員為了教育群眾,首先要向群眾學習”。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堅持群眾路線,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人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因此才能具有無限的動力與生命力。
第二,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精神文化的需要作為目標導向,讓黨領導下的媒體始終成為反映人民利益訴求的載體。在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原則的前提下,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始終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起點和歸宿,以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和解決人民的“急難愁盼”為基本目標,是解決人民現實利益問題的助推器。
第三,把貼近群眾作為基本原則,以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意識形態工作。充分考慮人民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理解能力是發揮黨的意識形態工作效能的關鍵。黨的意識形態宣傳始終把人民的認知和喜好作為重要尺度,意把抽象的說教轉變為人民喜聞樂見的內容和形式。